当前,在四川,有大量“白衣战士”奋战在一线,全力确保医疗服务有序运转。他们中有的已感染新冠病毒,但仍牵挂着急BOB全站诊室的床位安排妥当没有;他们会等一天的病人全部看完病BOB全站,才放下心,用沙哑的声音开始袒露疲惫的内心……
12月23日至24日,川观新闻邀请5名来自四川三甲医院、区级医院、基层卫生院的一线医生,一起听听他们经历的故事。
如今,我们科室也很多人病了,经常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有的医护人员咳得比病人还厉害,现在整个科室也在超负荷运转,虽然压力都很大,但能救一个是一个,这是我们医生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初心。就像战士一样,受伤了也不能退缩,也只有扛,我们也相信总归会有好起来的一天。 让我很欣慰的是,很多年轻的医护人员站了出来,尤其是没生病的医护都是主动加班分担工作,包括像我们体检中心的护士,都是上午才采完核酸,中午抽空又跑来我们这边帮忙推送病人。还有很多患者,看到我们医护人员也因为患病抬不动患者,都主动搭把手帮忙一起抬。
最理解我们医务人员的,还是我们的家人。这两天,我发朋友圈说我阳了,我的家人问我时我才想起去关心他们,也才发现他们早都阳了,也没找我去看病、问咋个吃药之类的,怕麻烦我。这几天有个事让我既感动又自责,我家里老人晓得我忙,阳了也不作声,直到我发现她把我给她装的监控拔掉了,等我打电话还专门跑去看,发现她说话都语无伦次了,我就赶紧喊家里人给她送药,喊她不要扛。
这三年,有个好的变化,是接种疫苗的人群越来越多,大家也逐步开始对这个病有了正确认识,社会各界对新冠的恐慌情绪没得三年前那么大了。但我觉得还是大意不得,我现在比较担心二、三线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新冠救治问题,我们预计重症的高峰很快就会到来,我也在呼吁要尽快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教会更多边远地区、基层的医务人员如何识别和救治危急重症患者。
住院总就像一辆院内的“救护车”,24小时待命,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评估患者病情、会诊疑难病例、协调科室床位……住院总对内需要协调科室之间的诊疗差异,对外要帮助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换来的是业务水平、沟通能力的全方位提高,住院总工作是对年轻医生的磨练,可以快速成长。进入12月,我来到发热门诊担任住院总,确实感觉有些“压力山大”。
压力一方面源于近日来华西医院发热门诊日均诊治患者数从60—70人次上升至200人次以上,最高日接诊达到573人次。而且来就诊的很多是有基础疾病的老人,他们的病情发展瞬息万变,所以诊治一定要谨慎认真。面对数量上升的发热患者,发热门诊已从原有的3个诊室增加至5个诊室。
目前,大部分医护人员症状缓解后,都回到岗位上。大家都知道,接下去的一段时间还有硬仗要打,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保障发热门诊平稳运转。等到来年春暖花开,生活慢慢恢复如常,我工作能“松活”一点时,希望花两天时间出去走走,放空放空……
基层医疗机构是健康的第一道门槛。最近两周,来我们这里看病的患者在成倍增长,以前看病大概一两百人,现在三四百人。从早上8点穿隔离衣、戴面罩,一直忙到中午一两点,有时我们水都来不及喝一口。最多的时候,我一天给93个人看病。
刚开始,患者变多后,我们心理压力确实很大。一方面,之前收治发热的病人确实很少,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被感染。我在12月15日被感染了,记得那天发作时全身寒颤,但那天也是我值班,吃了布洛芬。身体好点了,我还是继续干。我们本来就是健康守门人,不把门守好肯定不行,群众本身就心生恐慌,我们更要坚守岗位,做好解释、治疗、安抚工作。
这波疫情里,有个事情让我觉得挺暖心。那天我同事拿了个抖音视频给我看,我一看那不是我么,第一反应是我会不会被BOB全站哪个患者投诉了。没想到是一个患者发抖音说“医生护士也需要休息,这个医生自己快扛不住了还坚守岗位,看见他吃了一颗布洛芬就带我去开药,电梯里都是闭着眼睛靠在电梯门上”。这让我很暖心,觉得自己付出其实还是有人理解的,这份事业值得我为之奋斗。
近期,儿科发热门诊的病人特别多,虽然我做好了防护,但还是被感染了。我是儿科发热门诊第一个感染的,当时有点低烧,上了夜班就回去休息,情况好转就回来上班了。
病患数量的激增,对我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虽然以前病人数量也多,但真的没遇到过这么多。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看400多人次,是平时的3倍甚至是4倍。特别是从晚上到次日早8点的夜班,几乎坐在诊室里就没有起来过。
现在儿科发热门诊所有人都被感染过了,大家都没说要特别照顾,都很理解。特殊时期病人量很多,儿科也增派了两名医生过来支援白班,减轻了一下压力。这两天的病人也逐渐减少了,工作不再那么超负荷,下周支援的两名医生也将回去上普通儿科门诊。虽然我们儿科发热门诊的压力陡增,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把这个时间熬过去,春暖花开的日子就指日可待。
讲述人: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 医务部主任 余得水
近两周,来我们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看病的病人明显增多了,基本上每天有700多人,是平时3倍左右。同时,整个医院的同事在不断被感染。医院平时有2000多名医护人员,基本上80%都被感染了,现在有600多人能坚持工作。
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病人在增多,而另外一方面是医务人员在减员。虽然人员很紧张,但我身边的同事只要能坚持工作的,都还在继续坚守。作为医务部主任,我现在最大的压力就是人员调配,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以前排班基本上是一周或者两周排一次,而现在几乎是每天甚至半天排一次,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报告科室的人员不够用。
为了解决难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人员调配和新增重症床位两个措施。在人员方面,把医护人员大致分为了两类:一类是轻症、无症状的同事。对于这类同事,鼓励他们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上岗。我们还从其中选择了一批身体强壮的同事,组建了重症救护队BOB全站,重点保护重症病人;另外一类是症状反应强烈的同事。对于这类同事,就让他们在家里好好休息。等到身体有所恢复后,就请他们承担一些在线诊疗、开药的工作,以便分流前方急诊和发热门诊的患者。在新增重症床位方面,现在常规的重症床位已经满了,我们在特定的病区又新增了重症床位来满足病人的需要。
说实话,我看着身边一个个感染的同事真的很心疼。特别是,当我听到我们医院的呼吸内科主任熊昊昨天晕倒在工作岗位上,我真的很内疚,也很感动。其实,在这段时间,让我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每天微信工作群中,大家相互打气的话语;“阳康”同事的返岗申请……每每看到这些聊天记录,我的泪水总在眼眶中打转。
访问手机版
关注半岛体育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