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官微将每周推出一期医学人文专刊,为您讲述发生在市属医院中的暖心故事。
患者讲述、医生倾听等叙事技巧可以拉近两者的心理距离,只有医生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了患者的经历,医疗照护才能在谦卑、信任和尊重中进行。
赵斌,北京积水潭医院原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BOB全站。1984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硕士研究生学位。兼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兼学术秘书,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诊分会副会长,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急救与复苏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急诊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委兼总干事长,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市急诊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委员,中国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杂志编委,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刊杂志编委。
2022年12月初,北京的疫情正处于上升阶段,大部分的轻症、无症状患者在家隔离,但也有一些人涌进了医院。这波疫情可谓是六亲不认,许多医务人员亦无法幸免。
极度高热、全身酸痛、嗓子吞刀般疼痛,这些症状迅速成为朋友圈中热议的话题BOB全站。各种症状和感受被描述的淋漓尽致,有担心、有幽默、甚至有调侃,比医生写的病历还有意思得多。
当然,“恐慌潮”也随之而来。普普通通的退烧药,成了热门紧俏货。人的情绪和新冠病毒也有点类似之处,那便是具有传染性。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下,产生恐惧、盲从、不知所措的心理也是正常的。
病毒时而“温驯”时而“暴躁”。在这个时期,医生走技术路线可能会有些力不从心,倒不如干脆换个途径:“理关系”。
因此,叙事医学要做的事,不仅是在医学技术上发力,更要从多视角、多途径,处理好人的关系,医生和病人间错综复杂的——亲密无间——关系也开始发挥作用。
从希波克拉底时代到今天,有一个真理恒久未变:面对一个绝望的病人时,医生常常是无心做任何事,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们想做的太多了以至于什么都做不成。于是这个同病人一般绝望的医生会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包括那些他们自己知道无效但也无害的方法。至少,病人可以从中得到些许安慰。
美国医学人文之父佩里格里诺说:“医学最可贵的品质是对人类不可遏制的敏感。”叙事医学的提出者、美国医生瑞塔·卡伦也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感到,“只靠科学性医学是无法帮助患者与失去健康作斗争并找到疾病和死亡的意义的。”而患者讲述、医生倾听等叙事技巧可以拉近两者的心理距离,只有医生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了患者的经历,医疗照护才能在谦卑、信任和尊重中进行。
以前我曾经设想,如果想成为一名好医生,就应把世上所有的病都得一遍,这样就可以了解它的症状,知道它的痛苦,也才能知道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好。当然这不现实,代价也太大。但这波疫情让许多医务人员进行了角色转变,从医生成为了病人。之前面对疾病的痛苦只是从书本上去想象,现在是亲身体会到了高烧、全身剧痛、难以入眠,也就实现了医者与病人在新冠病毒感染这件事上的感同身受。
卡伦把“叙事医学”定义为由叙事能力所实践的医学。叙事能力是认识、吸收、解释并被疾病的故事所感动的能力。医学实践中的叙事能力可使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认识病人和疾病、传播知识和关心、与同事谦卑相处、与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及其家属同在。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尽管有的医务人员感染,但医者使命使他们必须坚守在临床一线。如果作为病人也用叙事的眼光看待同样也是病人的医生依然不辞辛苦的工作,那么病人会在感动的同时,不再对医生有过多的苛求。
叙事医学的本质就是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当然这个前提条件是信任,如何取得信任,这就需要医者能与病人共情。共情是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他人的情感,是分担和分享他人的感情,表达的是对他人情感的回应。
当医务人员能与病人共情时,就完成了与病人进行情感和思想上的联结和交流,就不再只是进行单纯的劳动。共情过程会让医务人员产生职业价值感,对生命报以尊重。病人只有在感到被见证和被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感受到尊严,才会真正信任和依赖医生,从而遵从医生的医疗决策。
人心换人心,如果医生掌握了叙事能力,则能够通过允许病人讲述自己故事的方式来走进病人的世界,见证病人的痛苦和努力,也就与病人建立了坚实的信任关系。
其实,叙事医学关注的关系除了医生与病人,还有医生与自己、医生与同事、医生与社会。
这三年,对每一个医务人员个体都是巨大的挑战,在专业和心理上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果医务人员不站在一个较高的视角定位自己的工作性质,找到工作的意义,很容易被悲观的情绪所笼罩,失去职业的认同感,产生职业倦怠。通过叙事,医务人员可以创造和重塑自我。
卡伦曾讲到,并不是说对待病人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但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推行这样的爱。一旦通过爱的奉献具有了见证他人困境的能力,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就获得了爱的渗透力,能够感受他人的苦难,倾听他人的言辞,用我的自我慷慨地服务于另一个自我。
故事让生命易于理解,当生命被塑造为故事的时候,它就有了来处和去处。叙事性提供了可理解性,两者又共同塑造了道德性,也就默默地为我们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提供了实用答案。
阅读赵斌老师的文章,感受到了叙事医学的力量——“双向奔赴”。新冠病毒的出现,对每个人的生活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既包括病人也包括医务人员。
叙事医学在新冠病毒已经存在且目前继续存在的时空中要做的事,不是在医学技术上发力,而是从多视角、多途径,处理好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Every doctor tells a story.医者亲身体会到了各种不适,也就实现了医者与病人在新冠病毒感染这件事上的感同身受。
Patients also tell another story.病人通过叙事看待同样也是病人的医生还在不辞辛苦的工作,感动同时也许不再对医生有过多的苛求。
Doctors also tell another story.医务人员通过叙事创造和重塑自我,站在较高视角定位自己的工作性质,确立职业认同感。
访问手机版
关注半岛体育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