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里,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进入建设阶段。这个科创中心是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计划2025年投入使用。去年8月,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成为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在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走医院“出题”、企业“答题”的新路BOB全站,不断探索推广医院与企业共建国家医学中心下的资金筹措使用、成果转化和利益共享、攻关任务分工、治理结构等新范本。
“中山—联影”产医融合创新模式正是这条新路的一个范本,通过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有望将这个创新模式推广到更多医院和企业,增强我国解决医学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
当前,我国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不断攀升,超过总死亡人数的80%,产生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人民群众对更高技术含量、更低成本负担的医疗服务需求日益迫切。
“我国医学源头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欧晓理说,“前沿医疗技术和医药产品、装备严重依赖国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不到3%,高端医疗器械和设备进口依赖超过70%,不仅有被‘卡脖子’的风险,也直接加重了就医负担。”
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行业主管部门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希望通过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这个综合性医学创新和转化平台,尽最大可能撬动整个行业力量,尝试解决临床医学与科研创新脱节、医学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等关键性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服务质BOB全站量和水平。
据介绍,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主要有两个层面。在医学资源配置层面,要推动优质医学资源重构和扩容。通过多轮次推荐评审,将医学水平高、科研转化能力强、管理水平突出的医院遴选出来,给予政策、资金、人才、土地等多方面支持,建设一批医学高峰。
在医学科技创新层面,要加快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根本上是通过打破体制机制束缚,集聚领域内优质资源,以医院临床需求为引领,引入研发型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架构起创新要素充分流动、医学人才充分交流的通道,实现一批关键核心医学技术的国产替代。
多轮次推荐评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家三甲医院与联影医疗合作,已有十多年历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回忆,与联影医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时,这家上海企业还是初创公司,尽管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有非常好的技术、人才和定位,但是与跨国企业“GPS”(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相比,还有一定差距BOB全站。
两家单位的产医融合创新,让联影医疗进入了追赶“GPS”的快车道。通过核医学科、放射影像科等科室医生、技术人员与企业工程师团队之间的一次次合作研究和联合攻关,国产医疗影像设备的质量越来越好、临床接受度越来越高。
2021年,联影医疗牵头与中山医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就是产医融合创新的重要成果。磁共振被BOB全站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是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的利器。“联影成立之初,很多人不相信我们能研发出高场磁共振设备。”联影医疗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张强说,那时,中山医院和总医院为国产设备打开了大门,与民营企业共同开发、改进设备BOB全站。
在应用国产磁共振设备的过程中,中山医院放射科医生和技术人员不断反馈、提出建议,与联影医疗一起打磨设备,优化磁共振的序列、参数以及系统的整体性能,让设备更加贴合临床需求。
对于“中山—联影”模式,欧晓理认为,中山医院长期探索与联影医疗等国内医疗创新企业在科研创新中深入融合,建立“医—研—产—医”创新循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医院从临床前沿问题出发,提出需求,引领医药设备研发;医疗创新企业通过不断摸索工艺和生产流程,将医院研究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实践;医院再对产品进行不断优化赋能,使之成为符合临床应用需求的成熟产品;成熟产品的推广应用又可催生新的研究课题,开启新一轮临床研究和服务创新。如此循环往复、良性发展。
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将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上,将建设内容延伸至教学、科研、转化、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提高科研攻关内容建设标准,允许适度超前配置高端医疗、科研创新设备,打造引领全国医学领域的研发攻关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临床诊疗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中西医协同创新中心七大功能板块,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成临床医学高峰、领军人才培养基地、科研成果转化高地。
访问手机版
关注半岛体育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