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通报表扬数字健康典型案例(第二批)的通知》,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应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医学新兴技术智能应用、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等五个方面,
四川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创新“两高”建设、探索“两库”融合,构建省级集中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云管理平台
从受到通报表扬的典型案例数量上看,此次四川省位列全国第六、西部地区第一。这也是四川首次有医院入选,那么这两个案例有哪些特殊之处呢?
▲2020年初探视方式医务人员拿着探视器拍摄新生儿▲如今的5G居家远程视频探视系统
2021年6月11日,基于中国移动5G网络建成的跨区域、跨系统的新生儿5G+VR探视正式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新儿科病房使用,依托5G网络、360度8K全景摄像头、5G移动推车等技术手段,家属只需智能手机既能实现预约、探视、随访、健康半岛彩票宣教。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大背景下,不仅可以节省家长到院预约、排队等待的时间,为广大家属提供了实时温馨的患儿视频,还同步为家属讲解患儿情况,推送患儿生长情况、健康宣教到对应家属手机,提升医疗效率,缓解家属探视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医院为患者家属提供的探视服务近7000例。
四川省肿瘤医院5G云放疗系统以5G医疗专网为基础,包含远程影像、AI勾画、远程计划多项功能,是协同一体的平台。在移动5G超高速网络的支持下,坐在电脑前的专家可实时为异地患者制定放疗方案,大大缩短放疗周期,外地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权威专家远程指导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放疗,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对于肿瘤治疗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四川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郎锦义曾谈到,该院早在几年前就与凉山州人民医院进行过远程放疗的尝试,但因网速太慢,导致勾画靶区的过程非常卡顿,“还不如跑一趟去现场”。移动5G网络的到来,使得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变。
此前,国家卫健委曾在2020年发布了首批50个“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典型案例,在区域服务、医疗服务、公卫服务、创新应用、数字防疫等五个方面的评选中,四川省卫健委获得国家卫健委在公共服务与创新应用两个方面的认可。
不难发现,从第一批到第二批,从“互联网+医疗健康”到”数字健康“,评选的内容更加细致精准,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重塑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全民健康信息化新模式新业态势必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此外,区别于第一批公布文件,此次文件中还遴选了10个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案例,或能为未来进行数字建设提供参考:
解决的问题:一、如何推动省内各地、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标准贯彻落地;二、如何实现医疗健康数据跨机构、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互通共享;三、如何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平台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四、如何基于省平台开展惠民、惠医、惠政、科研等大数据应用;五、如何基于省平台统筹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
取得的成效:江苏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历经三期建设,现已对接全省13个市级、96个县(区)级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2万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并发布近40项地方卫生信息化标准,实现数据标准化采集,汇聚数据418亿条。基于平台建设“江苏健康通”一站式惠民服务系统,已提供全省居民健康档案调阅1000多万人次。基于平台开展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基层卫生监管、妇幼保健管理、传染病监测预警等十多项业务应用。制定健康医疗数据开放规则,开展医学科研数据服务,支撑开展临床研究50余项,推进了数据共享开放和转化应用。
解决的问题:突破连贯、真实、优质医疗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建设权威标准规范、高质量的专病数据集,提升AI模型准确率。面向医学人工智能产品研发的复杂流程与环节,集成覆盖数据标注、图像分割、模型训练等环节的智能工具,打造一站式医疗人工智能产品设计、研发、训练支撑环境。建立医学人工智能产品研发、试验的合作机制,通过高真实度、大体量数据的训练应用,以及真实临床环境下的产品试验应用,助力医学人工智能产品验证转化,形成权威可信孵化空间。
取得的成效:形成了权威可信的研发训练支撑平台,推动了基础性、战略性医疗数据资源整合,建成了胸部DR、肺结节CT等6类重点病种各2000例以上的训练测评数据集,建设并试点应用了多个医学人工智能产品。肺小结节辅助筛查系统帮助医生进行分析诊断,识别率达97.04%;肋骨骨折辅助检测系统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瑞金医院等进行试验性应用,检查完后5分钟便可反馈结果,经初期验证,算法准确度86%、灵敏度90%、特异度82%、阴阳性比例4:1时Kappa系数80%、AUC90%。
3.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持续迭代健康大脑+智慧医疗,集成办好看病就医“一件事”
解决的问题: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时遇到的“挂号难”“检查难”“支付难”“购药难”等难点堵点问题,打造一站式、智能化、全方位数智医疗健康服务。
取得的成效:针对“挂号难”问题,持续推进诊前预约“一体化”,基层优享“预留专号”、温馨提供“适老挂号”、精准打击“黄牛贩号”,创新重塑“取号叫号”。针对“支付难”问题,创新推进诊中结算“一码通”,聚合支付介质、创新支付模式,推进医疗电子票据应用全省覆盖。针对“检查难”问题,改革推进便捷检查“一件事”,检查时间一指预约、检查资料一站互认、检查结果一网查询。针对“购药难”问题,联动推进互联网医疗“一站式”,“互联网+医疗”更便捷、“互联网+监管”更放心、“互联网+药事”更智能。
解决的问题:本着惠民便民的宗旨,不断贴合实际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预约挂号、疫苗接种、生育登记等难题,从影响群众生活的小事、急事做起,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
取得的成效:依托山东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构建了开放型、整合型的山东省“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突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这个核心,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作用,实现“一号通用、一码通行、一生服务、一网共享”,建立全、真、活、可用的健康医疗大数据汇聚模式,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规范有序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全省39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已接入省平台,通过“健康山东服务号”为群众提供方便实时的挂号就医、报告查询、预防接种、网上问诊等服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健康山东服务号”紧急上线发热门诊业务,对接发热门诊医院数577家,接入医生2.46万人,接诊患者1960万人次,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累计8330万次,累计预约挂号2088.5万人次,累计病例及检验检查报告查询3000万人次,公众号累计活跃用户数超过3000万。
5.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医“网”服务,“智”在就医——基于互联网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
解决的问题:利用“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将线下就医流程迁移到线上,从“小切口”去做“大民生”,解决居民线下就医的困难和堵点,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为居民看病就医带来方便,提高医疗效率,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记录居民就医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数据,为决策管理提供支撑。
取得的成效:一是重塑挂号、缴费、排队叫号、入出院手续和诊后服务等五个重点流程,极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二是互联网医院平稳运行有效缓解线下就医压力,患者逐渐适应互联网诊疗的新型就医模式,“互联网+医疗健康”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三是各临床科室及医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互联网医院建设工作中,其中随员审核、在线复诊和门诊咨询功能在疫情期间作用突出,有效助力医院严格进出人员管理,通过减少线下人员聚集有效预防院内感染。截至目前,互联网医院累计注册用户量421万,亲情账号用户数量105万个,生成电子票据950万张,门诊预约达300万次以上。
解决的问题:通过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模式,从被动监测向主动监测发展,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同步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打通各相关行业系统的壁垒,建立多途径、多维度、多节点监测数据汇聚渠道,健全多渠道信息关联预警机制。
取得的成效:一是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半岛彩票。构建疾控专题数据库,汇聚卫生健康、公安、海关、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10个部门的疫情防控相关数据,实现疾病及相关因素的多点触发预警半岛彩票、多维度预测,提升辅助决策分析能力。二是建立多点触发早期预警机制。建立医疗机构症候群监测、核酸检测、发热门诊等数据预警规则,实现症候群、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相关联的多点预警。三是提高实时分析科学研判能力。通过大数据运算与传染病态势感知、预警预测等模型,对突发传染病进行主动实时监测、早期预警、态势预报、数据分析、风险评估。
解决的问题:针对数据“孤岛”问题,实现“数据同城同管”,全市涉疫数据全口径、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的整合、治理与应用。建立“人物地”全覆盖智能风险预警模型,实现多点触发预警,联动市、区、街道、社区风险排查业务以及应急指挥处置协同业务。全市医疗机构部署5G人脸识别发热人群监测系统,形成路人库辅助智能流调,集成AI语音技术,辅助基层高效风险排查。形成“无人值守”系统自动运转、数据驱动业务闭环的疫情常态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取得的成效:系统于2020年3月投入使用以来,每日为近2.5万名各级疫情防控管理者、基层工作者提供“一网全监测、一键达基层”的智能化系统支持。通过60类、1万余个自动监测点,每日自动实时比对数据9000余万条,监测人数287.4万人,日均排查各类风险信息4万余条,成为落实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补短板的重要工作成果。
8.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赋能增效
解决的问题:针对基层诊疗能力不强、专科能力不足等问题,将集成权威医学知识库与规范诊疗路径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与中心信息系统对接,在医生决策点进行循证知识支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智能化”下沉。针对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不足问题,通过构建诊前居民医疗服务通道,让居民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取得的成效: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创新性使用,在规范诊疗的同时提升家庭医生的技术服务能力,快速鉴别疑似危重疾病及诊断,避免医疗差错。通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加居民信任度,助力落实双向转诊制度。系统上线位患者提供指导建议,在医生书写电子病历时实时智能提示104472次,未发生误诊和漏诊,提高了社区诊疗规范性和合理用药水平,赋能提升医务人员服务水平。
解决的问题:通过智医助理的建设,着力破解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短缺、技术水平有限等短板;改变基层诊疗模式,推动基层医务人员电子病历规范化;优化县域慢性病管理与服务,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与效率。
取得的成效:“智医助理”基本覆盖基层常见病种,通过AI智能辅诊、共享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慢病智能管理等功能,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水平,优化了慢病管理与服务,提高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助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借助统一标准和数据接口为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支撑,推动基层医务人员电子病历规范化书写和应用,进一步夯实区域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化基础,支撑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互通共享。
解决的问题:针对医院网络安全监测能力弱、防御手段单一、部门间无协同、无反制能力等问题,建立全方位安全防护系统,解决完善网络防护工作流程,及时发现网络潜在风险、APT攻击,有效研判、快速处置相关事件。与保卫部门协同追查拦截攻击人员,医院全员参与防守,及时上报异常情况健康医疗。同时通过反制能力建设,捕获现场攻击者,反控网络攻击者终端,溯源身份信息。
取得的成效:自开展攻防演习以来,实现“第一次防守方成功在现场捕获攻击人员”和“第一次防守方两次成功在现场捕获攻击人员”两个“第一次”。形成网络攻击对抗能力,溯源攻击人员信息;具备现场社会工程学攻击防御能力,及时发现入侵、快速定位攻击位置,联合保卫部门捕获攻击人员;具备网络态势感知能力,准确掌握全网信息资产,全方位监控网络运行态势,预警未知风险,保障医院信息系统7*24*365安全运行。
访问手机版
关注半岛体育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