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徐 婧)今年两会,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热议话题。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马建中对“中医药走向世界”这一议题有更加深刻的感触。
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让中医药走向世界,不仅是全体中医人的时代使命,更是摆在当代中医人面前的历史考卷。“这次疫情就是这样一次大考。”马建中说。
马建中认为,传统医学走出国门最独特的优势是能够治疗疾病,解决人的健康问题。中医药符合医学模式的新趋势和新需求,特别是为应对复杂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次疫情让全世界看到中医药的疗效,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的机会,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
“中医药走向世界,凭的是实力,靠的是疗效。中医药必须主动出击,迎接挑战。”马建中介绍,疫情期间,作为中医药国际性学术组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动作为,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一是向海内外各团体会员和分支机构发出倡议;二是为全球抗疫建言献策;三是开展中医药参与全球抗疫支持行动;四是为全球提供中医药抗疫医疗技术支持;五是开展中医药抗疫学术交流;六是加强信息沟通分享;七是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沟通联络;八是协调国际国内抗疫物资捐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全球抗疫中的作用,把中医药抗疫经验尽快传播到海外,疫情期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向海内外各团体会员和分支机构发出倡议:充分发挥各团体会员和分支机构中医药专家的资源和优势,积极作为,建言献策,优化诊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还举办了多场中医药抗疫专家经验全球分享活动。此外,还为疫情形势严峻的国家和地区开专场,如大纽约专场、意大利专场等,受到广泛赞誉,使全球广泛受益,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加强与各国的中医药沟通与交流,积极主动向他们介绍中医药的疗效,加强外界对中医的理解和接受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疫情期间举办全球直播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的原因。”马建中说。
马建中也关注到了这则新闻,他评价了这一成果的重要意义:“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突破语言限制,用现代化的语言阐释中医药,成为传播中医药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向世界传播中医药学术成果和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责任,将国内学者的中医药研究成果推向世界,融入国际的学术交流,为中医药争取国际话语权,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对中医药走出去意义重大。”
马建中再次强调,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成果。中医药形成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吸收先进科技成果的过程。在当今社会,中医药如果排斥现代科技、与现代社会相隔离,那就不可能发展创新,不可能走向世界,其结果必然是为时代所抛弃。对中医药一定要有文化自信,但这种自信不是画地为牢、固步自封,而是立足自身,勇于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开拓创新。事实证明,越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越能创造出重大成果。
“要抓住新机遇,开展中医药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马建中说,在尊重中医药典籍、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研究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应用,用现代科学语言阐释中医药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和作用机理,发挥中医药在个体生命全周期健康维护中的优势,发展适合中医药学自身特点的现代研究与评价体系。
这次疫情让人们认识到,全球卫生与健康领域仍面临严峻挑战,促进人类健康任重道远,因此迫切需要把中医药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优化健康服务,增加健康供给,提高健康水平。
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让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马建中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首先要坚持开放共享,积极推动中医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大作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中医药防控、治疗新冠肺炎的中国方案,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加强中医药学与世界医学的沟通和交流,突出中医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提升对话能力与解释能力,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
其次,中医药要主动拥抱世界。这次疫情让人们看到,虽然目前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但在不少地方,中药不能以药品的身份进口,只能以保健品食品的名义销售。可以说,走向世界面临的不只是文化的差异,还有国际政策的衔接,需要更好的国际交流与对话的机会与平台。
再次,中医药走向世界离不开标准建设。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中药领域国际标准,推动中药行业科学发展,提高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当前,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稳健,中医药服务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和组织与我国有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国际合作项目数量日益增加。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马建中用这句古语表达了自己对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期许:“作为中医药人,要推动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不断扩大中医药的惠及面和国际影响力,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讯 (记者徐 婧)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全程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认为,实践证明,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应有中医药的参与。因此,要强化我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体系。
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应统筹协调中西医在传染病应急管理体系中各自的功能定位和属性,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组建中医药行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行动机制,纳入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疫情应急管理体系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在疫情应急预案中增添中医药内容,加大中医药应急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保证中医药专家在传染病发生后及时参与到防控队伍中直接接触患者,开展临床救治。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完善中药制剂中心建设,保障区域内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等中医药应急物资的储备。
二、要推进国家级中医药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围绕总体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和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布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医疫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展中西医结合参与防治重大、疑难、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加快中药新药创制研发,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提高中西医结合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中医药人才培养、科研能力建设及公共卫生基地建设,三者缺一不可。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上,应建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学科体系,培养建设一支中医功底深厚、重症救治能力较强的临床人才队伍,加强公共卫生业务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公共卫生基地建设应有效整合区域内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及科研力量,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建立全程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研”一体的多功能医疗中心。并且,中西医并重、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基地医院将是中国未来公卫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
成功脱贫的成绩已写入历史档案,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任务重压在肩,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总攻和决战的紧要关头。
时间紧、压力大,如何如期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加试题”考验,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建言献策。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不仅仅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更是因为在严峻复杂的疫情挑战下,中国誓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中医药人要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表达了自己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脱贫攻坚战打响至今已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决战决胜、攻城拔寨的冲刺期,中医药人要更加努力。”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说。
“全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剩余任务依然艰巨。眼下,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疫情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要啃下硬中之硬、攻克坚中之坚,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感到重任在肩。
卢传坚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脱贫攻坚已到了最后冲刺阶段,我们要乘势而上,化压力为动力,绷紧弦、加把劲,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以惜时如金、争分夺秒的冲刺状态,一鼓作气、不胜不休的拼劲闯劲,确保如期兑现“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优秀答卷。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全国两会既是戮力同心的“议事厅”,又是拼搏奋进的“加油站”。当此之时,中医药人更要以习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为指引,认真建言资政,以务实的态度,最大限度汲取民意、提振信心,为脱贫攻坚凝神聚气,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实现686家贫困县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全覆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山西五寨如期脱贫摘帽。”过去一年,中医药扶贫取得的成绩显著。2020年,中医药健康扶贫工作将继续发起冲刺。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让脱贫摘帽成为困难群众“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是中医药界代表委员们的共同期许。
徐凤芹说:“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和关键,利用互联网技术,开通远程医疗,为基层医院的疑难危重患者提供医疗技术方面的支持,实现医疗扶贫零距离,让远隔数千里的患者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中医专家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不仅帮患者降低了往返的费用,还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就诊时间,开启了健康扶贫工作的新篇章;通过带教贫困县的医生培养当地的专业团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今年,西苑医院将继续鼓足干劲,为贫困地区的百姓带来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卢传坚表示,作为中医药人,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中医药可以发挥其简便廉验的特色,中医的许多特色疗法如拔罐、刮痧、耳穴压豆等都是便于在基层操作和推广的疗法,可以与现代医学相配合提高疗效,减少其反复就医的不便,减轻人民的医疗负担。今年广东省中医院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健康扶贫,让贫困群众“少生病”。通过“防”和“治”并重,强化健康干预,让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源头上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
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徐镜人表示,制药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健康精准扶贫工作,尽企业所能,助力贫困地区百姓早日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让其早日恢复健康、早日脱贫摘帽,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郭玫说:“我今年的建议基本都和健康扶贫分不开,希望能在国家的助力之下,彻底打掉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拦路虎,啃下健康扶贫的硬骨头。”
代表委员们表示,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就是初心;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就是使命;让贫困群众告别疾病,恢复健康,迎来小康,就是最大的民生。健康扶贫路任重而道远,中医药不会缺位,不该缺位,不能缺位。
2019年,中药产业扶贫让中药材成为许多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2020年,中药产业扶贫仍要加速推进。
耿福能认为,要构建中药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为构建长效机制,我们在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建立附子饮片加工厂,引导当地群众种植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我们赠送种子,由技术干部教授种植方法,种出来后保底收购。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保底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参与中药材扶贫产业,中药材附子变成了当地农户腰包里的真金白银,必将为全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重要作用。”耿福能说。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抗感染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唐纯玉说:“打造高品质的中药,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是我履职聚焦的重点。”唐纯玉透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将继续围绕中药的创新发展,国家支持高品质的中成药进入医保、基药目录等方面提出建议,让更多疗效好的药品造福百姓。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副所长张莉说,发展好中药材产业可增加贫困户收入。目前,开发中药材农事体验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休闲观光农业,加快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地”变“胜地”,将让中药材产业发展更好惠及贫困群众。
卢传坚表示,随着人民群众对于健康和中医药治疗需要的日益增长BOB全站,中药种植行业大有前景。部分药材产区应抓住这一机会,发展“绿色、道地、高质量”的中药产业,而中药材生产质量和水准的提高,又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疗效的提高,形成“人种药,药养人”的良性循环。
“要实施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建议实行产地道地化、种源良种化BOB全站、种植生态化、生产机械化、发展规模化、产业信息化、产品品牌化,推进中药材生产良性可持续发展。”徐镜人说。
本报讯 (记者李 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颁布,为保护人民健康及中医药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但是在中医药法的具体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有法不依或执法不到位的现象。
因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院长庞国明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医药法执法检查。建议全国人大牵头组织开展中医药法执法检查。通过系列的宣传、调研、检查等活动,进一步掌握中医药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为我国修订中医药法及制定具体配套实施办法提供参考。
二是强化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各级政府制定的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意见和应急预案里要有中医药防治的明确要求和内容,成立的领导组织、专家组织必须有中医药专家成员,组织培训、演练时要有中医药内容。同时,疾病控制机构向卫生健康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抄送同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现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同时向卫生健康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通报。
三是多层次、全方位普及中医药知识。首先,要提高西医人员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和运用中医药的能力,增设或者提高西医人员执业医师考试、继续教育的中医药内容分值和分量,进而提高西医人员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和运用中医药的能力。其次,开展中医药知识进课堂活动,建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借鉴浙江等地先期探索的经验,集合多方面、高层次资源,组织编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中医药读本,借用现代传媒技术制作中医药动漫、视频并予以普及和传播。再次,开展中医药知识进机关、进厂矿、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将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纳入健康行动、卫生城市、健康城市考核指标,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建设健康机关、健康乡镇中的作用。
本报讯 (记者徐 婧)针灸发源于我国,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已被世界瞩目。但我国针灸学却属于一级学科中医学的二级学科。二级学科的地位极大影响我国针灸的国际话语权。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针灸学国际化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从临床应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国际竞争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现状来看,针灸学的二级学科地位,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其国内外竞争发展的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吴焕淦表示,针灸作为中医药国际化的排头兵,需要恰当的学科地位支撑发展。提升针灸学为一级学科已刻不容缓,建议教育部学科管理部门引起高度关注。
一是建议教育部尽快将针灸学提升为一级学科,以满足针灸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需求。
二是由教育部、科技部牵头推动组织我国主导的国际针灸大科学计划,以应对美国“刺激外周神经缓解疾病症状(SPARC)”计划为主的西方国家的竞争与挑战,保持我国作为针灸发源地、针灸教育与研究大国的主导和领跑地位。
三是加强对针灸国际国内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建立针灸临床疗效国际评价体系,加大对针灸国际交流和国际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维护我国在国际针灸领域的话语权,保持我国引领世界针灸发展的地位。
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会是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省级中医药学会,是广东省唯一一个服务基层中医和民间中医的中医药学会。BOB全站BOB全站BOB全站
访问手机版
关注半岛体育彩票